首页 > 古天乐澳门太阳集团城app > 集团新闻
12月20日,第七届全国系统动物营养学发展论坛在美丽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北校区秀山活动中心南报告厅召开。开幕式由西农动科院姚军虎院长主持,校领导马建华先生,动科院赵延安书记,系统动物营养学发展论坛组委会主任王红荣教授分别致辞。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卢德勋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副校长,扬州大学王洪荣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教授,成艳芬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王军军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卜登攀研究员,吉林农业大学秦贵信教授,江西农业大学崔明仁教授,西农杨小军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赵胜军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徐明副教授等专家和西农研究生,教职员工,相关企业技术人员两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古天乐澳门太阳集团城app饲料事业部技术部彭勇博士、蔡传江博士及秦西片区配方师赵振国参加了会议,现就参会感受和大家做一分享。
系统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以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来研究动物营养系统的规律,在微观分析和整体综合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以营养控制为目标,进行科学预测和优化饲养的科学。1994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卢德勋研究员首次提出系统动物营养学(Systems-Nutrition of Animals)一词,并在1996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对其定义,学科体系做了界定。2004年《系统动物营养学导论》一书正式出版。2008年由卢德勋主译的“Total Nutrition(C.A.Adams)”一书正式出版。2008年5月在扬州举办了首届系统动物营养学发展论坛,到2014年共成功举办了七届。
在本届论坛上,卢德勋研究员做了“实施创新驱动学科发展战略,推进饲料科学和技术体系的创新和发展”的主题报告,卢先申首先回顾了饲料科学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937年之前的初级发展阶段,1937年-20世纪后半叶的学科基础奠定阶段及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现代化学科体系建立和发展阶段。现代畜牧业在科技的引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当前饲料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存在一些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以分析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饲料科学整体思维方式和现有理论面临着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大课题;
• 饲料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唯生产效益饲养决策观的束缚;
• 饲料科学理论中长期存在的评定指标的表观性和日粮内饲料营养物质可加性原则是阻碍饲料科学理论创新的两大历史缺陷;
• 单打一的陈旧技术理念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一直束缚着饲料的利用和开发;
• 传统的日粮配合技术有待充实和创新,急待构建现代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 缺乏具有时代特征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饲用效果评价技术体系。
现行饲料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尽快实现学科整体思维方式由分析思维向系统思维的历史转变,必须逐步改变唯生产效益的饲养决策观。唯生产效益的饲养决策观在饲料科学技术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
• 在饲料利用方面,只重视畜禽生产性能指标,忽视动物健康,忽视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畜产品品质和安全;
• 在制定技术方案和试用技术时往往是单打一,所采用的技术往往具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的特点;
从技术层面讲,唯生产效益的饲养决策观是造成畜产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养殖业急功近利,使养殖业无法真正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时代呼唤着饲料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卢德勋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饲料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升级版的基本框架,这一基本框架包括三大部分,即饲料的营养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日粮学理论体系和日粮优化设计技术体系,饲料科学饲用技术及其集成。饲料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创新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理论和技术,丰富、完善日粮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发展现代饲料饲用技术,开展饲料-营养组学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等四个方面。
继卢先生的报告之后,在宏观方面,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教授做了题为“营养结构与系统营养浅析”的报告,内蒙古农业大学徐明副教授做了题为“全方位营养:动物营养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报告,在具体研究上,扬州大学王洪荣教授做了题为“功能性氨基酸和泌乳激素对牛乳中酪蛋白合成的调节作用”的报告,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教授做了“肠道微生物与机体整体代谢”的报告,中国农业大学王军军副研究员做了“不同饲料转化效率猪的差异营养代谢机制”的报告,其余专家也在猪、家禽和反刍动物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最后姚院长做了总结并致闭幕词,与会人员也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交流和问答。
参加此次论坛受益匪浅,为今后动物营养研究和企业技术体系的更新指明了方向,石羊技术部将更多地将系统思维运用的今后的工作中,注重研发及产品设计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动态性,及时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安全、健康、高效的产品。